管理

毛主席教你:怎样才能实事求是

毛主席一直教导我们:要实事求是。这是事业要想成功的关键因素。

可实际上,能够实事求是的人真的是太少了。

大多人,生活在自己的感觉、猜测、以为,甚至臆想当中。

他们用想法代替实际,用评估代替测量,用感觉代替思考,从而离实际越来越远。

做到「实事求是」,确实是很难的。所以到底要怎么做呢?

简单来说,就是要对事情进行调查了解,要统计分析。

毛主席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但是说到调查,很多人也不以为然。

有些人觉得调查没用,形式主义,不可能100%调查清楚。

有些人觉得麻烦,繁琐,明明一眼就能知道的事情,还调查个屁。

有些人随便做做样子,拿出一份单薄简单的报告,就说自己已经调查了。

真正的调查,绝对不是这样子的。

 

我们看看毛主席是怎么进行调查研究的。

毛主席认为,为了改造中国,就需要形成正确的政策;要制定正确的政策,就必须了解中国;要了解中国,除了读书看报这个间接途径,关键是要了解现实社会;要了解现实社会,关键就在于进行调查研究。

为此,毛主席下定决心,在繁忙的军政工作中挤出时间,坚持做大规模调查研究。

在持续调研过程中,毛主席写出了大量调研报告。

更重要的是,从对社会实际的了解当中,毛主席终于抓住了中国的主要矛盾,最终选择了正确的革命道路。

这种选择,在今天看来好像是理所当然的,好像是显而易见的。

但是在当时,在上百年间,无数聪明的、智慧的、奋斗的、努力的志士,却没有人能够提炼出来,能够总结出来。

这就是实事求是的力量,这就是调查了解的力量。

 

我们以《寻乌调查》为例,看看毛主席是怎么做调研的。

1930年5月,毛泽东率领红四军从闽西进入赣南,攻克赣粤闽三省交界的寻乌县城。

然后,毛主席就在寻乌开展了为期20余天的社会调查。最终,毛泽东整理出8万多字的《寻乌调查》。

在这份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

 

首先,毛主席的调研范围大,覆盖全,涉及到方方面面。

20多天的调研,覆盖了全县七区四厢十二堡的政治、交通、商业、土地、社会关系、人口、文化等等,几乎能想到的所有方面

甚至,连每个地方的娼妓情况都记载下来了。是的,你没看错,连妓女都调查了。

在考察寻乌的土地斗争时,毛泽东不仅考察了分配土地的方法,而且考察了山林分配问题、池塘分配问题、房屋分配问题,这说明毛主席非常了解农村生产生活资料的构成。

在考察税捐剥削时,考察了钱粮、烟酒印花税、屠宰税、护商捐、牛捐、赌博捐、派款借款等,在考察农村人口成分时,则分别考察了大地主、中地主、小地主、破落户、新发户、富农、中农、贫农、手工工人、游民等。

可以说,毛主席去调研是有备而去,是心里装着问题、脑中带着提纲,有的放矢、非常具有针对性地开展调研的。

这种调研,可不是查查网络,读读研报那么简单。

在那个没有任何信息技术,政府腐败松散,人民绝大部人是文盲的社会,哪里来的那么全、那么具体的调研数据的?

必须是实打实,一步一脚印,一个一个人聊天,问话记录,亲自去点数,亲自去观察,才能有的。

 

第二,毛主席的调研非常精细,非常具体。

例如,在介绍寻乌县的陆路交通时,详细注明了县内每条道路的里程数,还注明了到临近县城一些道路的里程,非常具有说服力。

另如,在写到寻乌的文化时,毛泽东对全县人口的文化程度进行了认真统计,对于不识字的、识字的、识字二百的、能记账的、能看三国的、能写信的、能做文章的分别计算了百分比,对于初小学生、高小学生则既计算了百分比,又统计了人数。

对于中学生、大学生、出洋学生、秀才、举人,由于人数都不多,在全县总人口中的比例非常小,则分别写明了具体人数。

在讲述商业情况时,把市面上数百种洋货、土货的名字,不厌其烦地一一记录了下来,每个货物的价格都有,还写清楚了不同品相的卖什么价,冬天的香菇多少钱,春天的香菇多少钱,甚至连不同的鱼,分别叫什么名字,怎么区分,都写清楚了。相信就是一个经商数十载的生意人,也未必有那么全的一份商品目录。

县城里有哪些大商铺,盈利情况如何,老板是谁,叫什么名字,老板背景是什么,资产多少,请了几个人,每个人是什么来头,工资多少,老板平日的生活习惯如何,喜欢吃什么菜,花销多少,娶了几个老婆,甚至娶老婆的时候花了多少彩礼,都记载得清清楚楚。

在土地调查中,每个地主家,叫什么名字,什么外号,什么性格,什么背景,什么来头,有几个儿子女儿,每个儿子分别喜欢什么,是否抽大烟,是否赌博,哪个亲戚在哪里当官,考过科举没有,开了几个铺,以前革命运动当中,做了什么,说了什么,以前做过什么,都记载得清清楚楚。

这样的数据统计是非常精细的。

甚至可以说,是非常恐怖的。

 

第三,虽然是调研报告,但是毛主席写得非常接地气,大量运用俗语、乡言、顺口溜,来说明实际情况。

例如,为了说明土纱织布的特点,引用了一句俗语“一股大,一股细”;

为了说明兴宁、梅县的布很好,则用了另一句三字俗语:“一掌平”;

为了说明磨豆腐不是容易事,引用了当地两句俗语“快学难精”、“蒸酒磨豆腐,唔敢称师父”;

为了说明大地主刘佛荣的吝啬,引用了当地的歇后语:“水浸牛皮——很吝”。

为了说明收租太多,用了一句俗语““禾头根下毛饭吃”(种粮食的没粮食吃)。

甚至在介绍娼妓情况的时候,还说出了“三标的货,项山的糯”这样的顺口溜。顶山的糯米出名,而三标的美女出名。说当时寻乌的妓女,有很多都是来自三标的。

这些俗语、谚语、顺口溜,不是亲自脚踏实地的调查,是不可能如此生动、具体的。

 

第四,从这些详尽、具体的调研当中,总结出高屋建瓴的结论。

数据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从这些数据当中,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从对土地情况的具体记载,总结了地主阶级与农民的深刻矛盾。

在调研「卖妻女」的时候,毛主席说:“我的调查都很谨慎,都没有过分的话。所以我这回特别下细问了寻乌的农民,看到底有这种事情没有。”经过与三个村子里的农户了解,非常具体地记载了不同农户卖妻鬻子的情况,详细到哪户人,什么时候,甚至把卖身契都附在了调研报告中。

当证实这种事情是普遍存在的时候,毛主席愤慨地总结到:旧的社会关系,就是吃人关系!

在对妇女情况的调研中,毛主席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农民男子是反对女子解放到底的吗?不是的,特别是贫农雇农阶级他们很快就会给予女子以完全的解放,在他们整个阶级解放完成了之后。他们之所以惧怕跑掉老婆,乃是在土地斗争尚未深入的时候——他们还没有充分看见推翻封建剥削以后的成果的时候所发生出来的一种思想。只要土地斗争一深入,他们对于婚姻问题的态度就要大大改变了。

这些非常具体的结论,指明了革命的方向,坚定了革命的信心,找到了核心的问题,从而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从以上可以看出,毛主席的胜利,绝不是偶然的。

实事求是四个字,也不是停留在口头上的。

到今天,有了电脑,有了网络,有了各种软件、系统、大数据,有统计局,有各种市场调研项目,照理讲进行调查统计应该更方便了。

可惜的是,即便有了这样优越的条件,却很少有人会认真做统计和调研。

在企业中,大量管理者还是靠「四拍」决策:一拍脑袋,有了;一拍胸脯,妥了;一拍大腿,糟了;一拍屁股,跑了。

更别说对调研和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正确的决策和结论了。

 

所以到现在,我们更需要学习毛主席的调研精神,学习毛主席的实事求是的精神,脚踏实地,不厌其烦,去调研、统计、分析,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

点击数:101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