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

工作如何做出价值:不精,不诚,不足以动人

​战国时期有个人叫苏秦,是鬼谷子的学生。学的是纵横捭阖之术,也就是外交、游说、谋略、联合的能力。

学成之后,苏秦信心满满地去游说秦王(秦惠王)。结果先后提交了10份方案,都无法说服秦惠王。身上的钱也花光了,穿的皮衣都磨破了,鞋子也烂了,最后穿着草鞋,披着破布,饿得又黑又瘦,灰溜溜的回家了。

回到家之后,家人一看苏秦这个鬼样子,都看不起他。“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父母不想搭理他,嫂嫂煮饭不给他吃,连老婆都懒得给他补衣服。

苏秦看到客户不待见自己,连家人都不待见自己,非常感概。

于是苏秦翻出老师给他的《阴符经》,开始奋发图强地学习。看得发困了,就拿个锥子扎自己的大腿,血一直流到脚踝。「头悬梁、锥刺股」中的锥刺股就是说的苏秦。

薄薄一本《鬼谷子阴符经》,苏秦足足看了一年多。一年之后,他再次出山,先后说服了燕文王、赵肃侯、韩宣王、魏襄王、齐宣王、楚威王,联合六国抗秦,兼佩六国相印,使秦国十五年不敢出兵函谷关。

这时苏秦再次回到家里,“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意思是说,父母听说他来了,赶紧粉刷房子,把路面打扫干净,并准备了鼓乐筵席,而且到三十里以外去迎接他。他的妻子不敢正眼望他,低着头偷偷地看他,苏秦讲话时,她侧耳倾听,生怕听错了。嫂子的表现更离谱,她在地上爬到苏秦跟前,不停地跪拜道歉。

这个故事,你会想到什么?

 

我们越来越多的工作,已经不再是体力劳动了。或者说,大部分人都不愿意从事体力劳动工作,而都想做管理、营销、人力资源、财务、行政等这类「知识型」或「复合型」工作。

但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从事这些工作的人,过不了几年都会发出一种感慨:我的工作太不受重视了,太不受待见了,太枯燥了,太没有价值了。但又不愿意转型,或者没有机会转型,就一直在抱怨和痛苦之中艰难熬着。

这些事情,不像生产、搬运,思考型活动是无法直接测量、直接观察的。生产工人一天做了多少价值,是可以数得出来的,编一个竹筐就能卖一份钱,干一天活就能拿一天工钱,一个冲锋陷阵的士兵砍了多少人头,就能直接加官进爵。

但是靠软技能吃饭的,就无法这样来体现价值。

所有的智力型工作,都有一个特点:在普通阶段,几乎很难产出什么价值。前期曲线非常平缓。只有到了一定的程度,生产的价值才能上升。而一旦突破了那个点,价值的提升就会非常巨大,甚至远远超过其他工作。

直白一点说,就是弱者非常弱,强者非常强。易入门,难精通。现在几乎所有职业都有这个特点,入门简单,好像人人都能做,但是要出人头地,就更难了。销售、人力、财务、策划……莫不如此。

人人都会,所以要想体现出价值,就不能依靠普通的思考和行为,而是必须要非常精通、非常深入、非常精进的思考才行,能够从思维影响到行动,从行动影响到结果,层层递进,做到完美,才能体现出价值。

《庄子》说,“不精,不诚,不足以动人。”

苏秦初出茅庐游说工作毫不见效,完全是因为所学不精。

身为鬼谷子的关门弟子,苏秦不可能是一个愚笨之人。在老师教导之下,苏秦信心满满跑去游说秦王,不知道所学还不够精。直到碰得头破血流。

那怎样才叫精通呢?

薄薄一本《阴符经》,苏秦苦读了一年。以苏秦锥刺股的努力方式,苦读一天都足以倒背如流。为何却读了一年?

他在这一年当中,必然把这本书与他所有读过的书融会贯通,把自己的经历和《阴符经》所述进行的对照,反思总结梳理,把自己一生的所见所闻与《阴符经》对照,贯通世界观。不断思考如果拿这本书去游说君王,有多少种方案。每一种方案在大脑中进行充分的模拟,直到心平气和,不起波澜。

这才出手,一下子纵横捭阖,联合六国。

 

我们所有的知识工作岗位,都像这个例子一样。如果只是泛泛而,做一些普通不入流的贡献,就必然是不受人重视,不受人待见。“不精,不诚,不足以动人。”

只有不断精进,不断深化,才能做出和收获巨大的价值。

 

点击数:74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