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效能人事的七个习惯》中,柯维博士提出了「影响圈」和「关注圈」的概念。
影响圈指的是自己能改变的,能影响的事情,通常会很小,我们能改变的东西不多。
关注圈指的是自己能看到的,能想到的,能关注的事情,通常对我们的影响也很大,但我们不能改变。比如国家大事,世界局势,社会趋势,行业变化等等。
我们很容易把注意力放在「关注圈」上,总觉得是国家、社会、政府、市场、客户、公司、同事等等外在环境导致自己的各种问题,但是这些东西都不是自己能改变的,就会变得怨天尤人,心中充满了无力感,从而消极,被动。而越是消极被动,事情越糟糕,就进入到恶性循环。
而把注意力放在「影响圈」上的人,总是想到自己能做什么,能改变什么,从一点点小事做起,哪怕只能改一点点。但一点点的改变,总能推动事情的一点点进步,他内心会拥有掌控感,变得积极主动,而且影响圈也会越来越大。
这就是注意力放在不同位置,带来不同思维和行为,从而带来不同结果的例子。
我今天想分享的,是另外一个层面的「注意力」点,影响我们在事业上的高度。
我们在事业中,是关注「安全感」,还是「公平感」,还是「目标感」。
越底层的员工,越关注「安全感」。就是害怕损失,害怕失败,害怕拿不到收益,极度躲避风险,必须干十拿九稳,清晰明确的事情。
追求安全感,就不敢做决策,拒绝做决策,因为决策意味着取舍,就带来风险。
而安安稳稳,明明白白的事情,通常都是简单、重复、一眼望到头的事情,也注定无法带来很大的价值。
更高一点层次的员工,更在乎的是「公平感」。他们已经不太担心被裁员,大不了换个公司。也对自己工作的领域比较熟悉,不太害怕失败,因为熟练,胸有成竹,知道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而他们更在乎的是,我付出就要有相应的回报,更在乎别人拿多少。凭什么他比我多?为啥他有我没有?
他们比底层的员工会看的更远一点,但也必须看到明明白白、公公平平的回报才愿意付出,要确保所付出必须有获得,才能安心地工作。
而为了追求绝对的公平,同样会丧失大量的机会。
他们更看重眼前和确定性,而不太愿意从事更长远(越长远的事情,不确定因素越多,可能带来的不公平回报的可能性也越大)、不确定、或者自己不熟悉的领域。而更多的收益,往往都在这些舒适圈之外的地方。
因为害怕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也就不敢冒险,也不敢创新,更宁愿循规蹈矩,或者按习惯做事,只做十拿九稳的事情,也就放弃了更远的收益。
最重要的是,自己熟悉的领域是「性价比」最高的。只要付出一点点,就能获得比别人更大的回报,因为更熟练、更熟悉。而一旦到了自己不熟悉的领域,需要额外学习、更新思路、变换方法,改变自己的习惯,这些都需要付出很多努力,才能取得一点点的进步,一下子就「不公平」了,觉得回报不成正比,也就不愿意了。
所以这一类人,大概率只能躺在过往的成功上,很难再进步了。一旦形式变化了,自己又不能跟着变化,过去的成功就变成了失败的原因,被形式所抛弃。
高位的员工,关注的是「目标感」。就是为什么要做这事?原因是什么?可以做到什么程度?可以创造多大价值?要做出什么标准?如何才能达成这个目标,创造这么多的价值?
朝着目标出发,达成目标自然就创造了价值。有了价值,自然有自己的一份。自己能够创造价值,就不担心拿不到应得的利益。
一切思考,以完成目标为假设,以如何完成目标为焦点,就能最大发动能量,去达成目标。
而如果一切以完不成目标为假设,就会发现到处都是问题,都是风险,都是失望。
想创业的朋友,如果一开始考虑的是:房租要花多少,请人要花多少,时间要花多少……一算吓自己一跳,这要是赚不到,不是亏死去?使不得使不得,太吓人了。这是考虑「安全感」,首先看看付出多少,亏多少,吃亏的事情不能干,于是放弃了所有机会。
而考虑「公平感」的人想创业,也算一算,不光算成本和收益,还算时间和精力,最后一看结果,辛辛苦苦一个月也就赚个一两万,人家公司上班,不用操心,也能赚个万八千,不划算啊,不公平啊,还是打工划得来。
而真正能够去创业,或者成功率比较高的,考虑的是「目标感」:这个事业,要做到什么程度是我的目标?要做到多少客户是我的目标?目标达成后,我的收益能够多少?为了达成目标,需要投入多少,风险多大,概率如何?把这些一计算,最后才得出该不该干,该怎么干,需要做什么,还需要寻求什么资源,什么情况出现表示条件已经成熟可以大干一场,什么情况下不能轻举妄动?
这才是朝着目标,思考清楚。
越是把注意力放在「目标感」的,人生往上的概率就越高;越是把注意力放在「公平感」的,人生小富即安的概率就越高;越是把注意力放在「安全感」的,越可能因为短视而错失大量机会。
当然,考虑到实际情况,在生存还是问题,保障还非常缺乏,朝不保夕有上顿没下顿的情况下,肯定要优先考虑「安全感」,这毕竟是第一需求,因为冒不起险,承担不起损失。
但我想奉劝在公司已经做到管理岗位,尤其做到中高层的朋友们,这时候真的不是重点考虑「安全感」的时候了,甚至不是重点考虑「公平感」的时候了。我们必须承担起更大的责任,为自己树立起明确的目标,一切付出都是为了目标而考虑,一切行动都是为了目标而从事。不是天天考虑「要是没完成该怎么办」,也不是考虑「完成之后我应该要拿多少,公平不公平」,而是应该考虑「目标应该是什么,如何才能完成目标,需要做什么,能创造多大价值」。
作为管理者,必须做决策,而做决策,就必须承担起责任。如果决策的时候,总是以失败作为考量,一切以求稳为主,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就很难在事业上有真正的进步和突破,永远盯着「问题」,这是典型的「问题驱动」。
我们应该以目标为驱动,一切盯着如何完成目标,什么因素阻碍了目标,如何改善。从这个角度考虑,很多紧急问题其实不是问题,不需要盯着去解决的,而有些看起来不紧急的事情,往往是实现目标的关键,应该重点去关注。但如果不关注目标,这些「重要却不紧急的事」就不会去做。
「问题驱动」的情况下,每天盯着就是紧急的突发事件,每天做的就是如何减少损失,而无助于价值的增加。
「目标驱动」的情况下,才能看到那些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才能去思考如何增加和创造价值。
所以,你关心的事情,决定了你的高度。我们应该多考虑「影响圈」,少责怪「关注圈」;我们应该多关注「目标」,较少关注「公平」,少关注「安全」。这样才能让我们看得更高,走得更远。
点击数: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