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

员工离职,后果比想象中严重得多

粗略地划分,工作岗位分为两种:体力工作和知识工作。

体力工作包括成熟的流水线上的操作工,简单的劳动工作,不涉及技能、判断、思考的工作。但是这类工作已经越来越少了,因为绝大部分纯粹的体力劳动,都会被更廉价、更高效的机器代替。

知识工作指的是以思考、技能、知识为主要工作内容的岗位,他们的产出不是某个具体的物体,而是信息。譬如绝大部分的管理岗位、文职岗位、技术岗位等等。可以说,现在绝大部分工作,都属于知识工作。

体力工作人员的离职,不会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成本,除非劳动力极度短缺,连基本的工人都无法招募了。

因为体力工作的训练、替换,非常简单,工作流程很固定,只要符合一定的体力要求,新接任的人员都可以快速胜任。

知识工作就不一样了,这种人员的离职,会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成本。

大部分知识工作岗位,是脑力劳动的结果,极度依赖知识工作者本人。因此,工作的交接就不简单是资料的交接,更是知识的传递。而只要有知识的传递就必然有丢失,有变形。因此一个离职频繁的团队,知识的反复交接,必然会丢失大量的细节,以致于到最后,接手的员工对工作的理解已经面目全非了。

而且,最严重的不仅是知识的丢失,更有责任心的丢失。

如果一项工作是由某个员工一手创建、执行并维护。在感情上,他自然的倾向于爱惜羽毛,认真对待。在责任上,他也无可推卸,因为这一切都源于他。但是,在一个离职率高的团队,一个工作反复转手,后来者除了感情不深外,出了问题,也自然的会把所有的缺陷归罪于前人,包括设计、开发、实施、规则等等。即使口头上不说,心里也会归罪于之前的工作基础不好。

一个反复转手的工作,必定会出现经典的“破窗效应”:

“反正系统已经这么烂了,而且也不是我的责任,我既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去矫正它。”

于是,有了问题,接手者自不会去认真研究问题的根源,而是倾向于用快速的应急式方法来解决。反正是先把问题摁住,至于整个工作是否会越来越杂乱,越来越臃肿,管它呢?

因此,整个系统最终呈现的就是程序复杂、流程紊乱、责任模糊、互相推诿的“垃圾场”。

 

在一个离职率高的团队,也许你今天还和某个同事讨论项目细节,明天他就通知你他要离职了。甚至于新员工的入职导师,新员工还没学会,导师竟也要离职。于是,本来需要辅导的新员工,反过身来却要和导师交接工作,你说荒唐不荒唐?

而这种现象,对知识工作来说,简直就是绝症。每个人在工作的时候,脑子里想的最多就是自己的跳槽和别人的跳槽。所有的工作都倾向于“将就”,反正 “我走后那管他洪水滔天,也和我无关!”。

而且,在现在浮躁的社会,离职率高是一种普遍现象,即使是一些行业巨头,离职率也达到惊人的 20%。这也就意味着,每过 5 年,整个团队就会被清洗一遍,这种情况下,再谈知识传承和工作质量,该是多么的不现实!

而这一切的根本,员工固然有责任,但更应该反思的是管理层:为什么员工的离职率这么高?是因为待遇不公?还是工作量不合理?或者只是态度不好?

请记住:务必善待同事,因为在现在的企业竞争中,人才真的就是一切!

 

点击数:54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