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行为是自己难以意识到,但却是不尊重别人的行为?
1. 征求意见时随便,别人安排后又挑三拣四
“你想吃什么啊?”
“随便。”
过一会儿,“怎么点的都是辣的,还放香菜,我不吃。”
“周末我们去哪玩啊?”
“随便啦。”
过一会儿,“选的什么地方啊,一点都不好玩。”
“待会我们看电影你想看哪部?”
“随便吧。”
过一会儿,“这电影真不怎么样,浪费钱。”
让别人费心费力费时间去思考和决策,自己一点心思都不花,却又对他人的劳动指手画脚,让他人非常讨厌。
2. 随意打听他人隐私,得不到答案还紧追不舍
我们都知道问女性年龄是不礼貌的,因为这涉及到个人隐私。
那么,以下这些呢?
“这个学期考多少分啊?有没有超过隔壁的小花呀?”
“你爸妈离婚了是吗?听说你爸外面有女人了?”
“你做买卖的应该很赚钱吧?能赚多少钱一个月呀?”
“你处过多少对象啦?发展到那一程度?怎么分手的?”
没有分寸,没有界限,自以为直爽开朗,只能让人避而远之。
3. 张扬的提醒等同于高调的嘲笑
公众场合,当着很多人的面大声提醒他,恨不得全世界的人都能听到:
“你牙齿上有韭菜”、
“你口红都沾牙齿上了”、
“你眼睛有眼屎” …
表面上是为他人好,提醒一下,免得他人尴尬。但是这种提醒本身,已经是最大的尴尬了。
不管说什么,都要顾及一下他人的感受。
4. 快乐分享错了人,就变成了炫耀
你明知道他挂科了,还不停地跟他说自己过了很开心;
你明知道她被老板炒了鱿鱼,却跑去说“晚上请你吃饭啊,我晋升啦!”;
他告诉你家里的爷爷生病了很难过,你第一时间回答“幸好我爷爷还很健康”;
如此不合时宜的分享喜悦,是故意显摆,炫耀,拉仇恨么?
5. 贬低他人的分享
“啊,这个呀,
我早就看过
我早就听过
我早就知道
我早就买了”
让人听起来难免会有失落感
本来是诚心在跟你分享
你却……
6. 微信不回,却在更新、点赞朋友圈
潜台词就是:我懒得理你
或者喜欢「意念回复」微信,不及时回复他人的信息,总觉得我记着呢,回头再说,往往就没有以后了。
对方会觉得非常被忽视,很没礼貌。
7. 喜欢谈论「我有,你没有」的话题
比如,一个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当地人,和外地朋友谈论房子,户口相关的话题;
一个刚从国外旅游回来的人,和没出过国的亲戚朋友,滔滔不绝地谈论国外的见闻。
即使,你并没有“炫耀”的意思,你只是在陈述自己的客观经历而已。
但是,你每强调一次「我有,你没有」的东西,都等于在他人的伤口上撒一次盐,让人体验“在起跑线上落后于人”的感觉。
光头面前不说秃,当着矮子别讲挫。
8. 不要评价别人的外表,除了称赞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请不要轻易论断他人的外表,这是不礼貌的。
如果我们轻易论断别人的外表,那无异于在人家父母的尊严上踩两脚,是非常不尊重人的行为。
如果实在没忍住评判,至多说一句“你的长相很特别”,也千万别说“你长得好丑”。
9. 收到称赞时,不要否认,而要回赞
有一次《康熙来了》,蔡康永说:“小 S,你在我心目中永远是 17 岁少女!”
小 S:“谢谢,你太暖心了!而且你肩膀上的鸟也越来越真了呢!”
—— 当时现场一下子乐成一片了,小 S 不仅大方的接受了称赞,而且,还把善意的皮球回赠给了蔡康永。
面对被人的称赞,最好的方法不是【否认】,而是【回赞】。
10 不要拒绝别人给你的小零食,哪怕不吃,也先收着
除非在一些很特殊的场合,否则,分享零食所承载的功能,并不仅仅是饮食功能而已,它还承载了另一重功能——传递友善信号。
别人给你零食的那一瞬间,对方在乎的点,不是你吃不吃,而是你是否接受——接住这个零食,就是意味着你接纳了对方发来的友善信号,对方的心里,就安心了。
哪怕我们暂时不吃,我们放包里,回去转送别人,甚至转头扔掉,都可以。只要你当场「接受」,友善信号就传递到位了,这个零食就完成它的社交使命了。
11 夸别人的竞争对手,犹如当面打脸
一个正在准备考研的孩子,放假回家,爸爸对他说:“我听你王叔叔说,他家儿子考上公务员了。”
孩子心里非常难受。
不是孩子想多了,而是这个爸爸的做法,损伤了孩子的尊严。
夸别人的竞争对手,犹如当面打脸。
当着肯德基的面,不夸麦当劳;当着百事可乐的面,不夸可口可乐;当着华为的面,不夸苹果。
当着一个人的面,不要夸他的竞争对手,哪怕是隐形竞争对手,也不要夸。
12 别人跟你展示 TA 花了很多心血做好的东西时,要忍住建议欲
比如,朋友带你参观他刚装修好的房子,问你“怎么样?”
千万别说:风格土爆了,丑毙了,就这个烂质量的破装修,还花了这么多冤枉钱。
为什么不说?
因为,这是人家花了「很多心血」做好的东西。什么叫很多心血?
1、他经拿出自己所有智慧的极限,审美的极限,能力的极限了,做出来的东西,最大值就是现在这个样子了;
2、他经为这个事情付出了足够多的心血成本,时间成本,金钱成本了。
如果你再给出批评建议,那对对方来说,是一个很绝望的事情。
哪怕你很有技巧地说:“嗯,整体设计风格还是有点土,而且你买的家具质量其实不怎么样,不值这个价钱,你下次买家具告诉我,我带你去一个地方,买的又便宜质量又好。”
你觉得你是在帮对方,可人家心里怎么想?
“你说我风格土,就你有品味?”
“你说我的家具买亏了,就你懂?”
——就是这种感觉。人家已经付出最大心血了,人家的能力最大值,已经是目前这个样子了,就别再上去踩一脚了。
我们作为一个旁观者,看到一个人拿出自己心血智慧能力的最大值,做出一个作品时,还是善良一点,多给一点鼓励吧。
也许我们都是抱着好心,或者无意识地说出这些话,做出这些事情,但是结果就是让人尴尬,或者让人厌恶。
随时提醒一下自己,小心不要再犯上面这些错误了。
点击数: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