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十二条,是对世界的一种假设。
当我们思考或者处理事情的时候,可以假定人、事、物的关系就是这些前提假设所说的一样,然后凭这些假设去设计自己的思考方向和行为。
用这个方式,我们会发现思考和行为的效果更好。
反复地运用这个方式,我们便不会陷入困境,而会更积极、有进步和提升。
任何事情,若能符合这些前提假设,都会有良好的效果,可以说是不会出毛病的。
事实上,一个人若能事事做到以这些前提假设为思、言、行的基础,他的人生也会因此事事顺利、天天开心的了。
一、世界上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
1、没有两个人的生命经验会完全一样;
2、因此没有两个人对同一件事的看法会绝对一致;
3、因此没有两个人对同一件事的反应会是一样的;
4、因此一个人会做的事,不一定另一个人会做;
5、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建造了这个世界的奇妙可贵;
6、尊重别人的不同之处,别人才会尊重自己独特的地方;
7、每个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都在不断演变中,所以没有一个人在两分钟内是一样的;
8、两个人之间无需信念、价值观和规条一样,都能够有良好的关系;
9、给别人空间,也就是尊重别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
二、一个人不能控制另外一个人
1、一个人不能改变另外一个人,一个人只能改变自己;
2、每个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只对本人有效,不能强迫别人接受;
3、改变自己别人才会有可能改变;
4、一个人不能推动另外一个人,每个人只可以自己推动自己;
5、找出对方的价值观,创造、增大或转移对方在乎的价值,对方便会产生推动自己的行为;
6、因此一个人不能“教导”另外一个人,一个人只能引导另一个人去学习改变;
7、「好动机」只给某人自己行动的原因,没有给他控制别人权利;
8、不强迫别人跟随自己的价值观和规条,别人便不会抗拒;
三、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
1、只强调「正确」或者「有理」,而不顾是否有效果,实在是自欺欺人;
2、在三赢的原则基础上追求效果,比坚持什么是「对」的更有意义;
3、说道理往往是把焦点放在过去,注意效果则容易把注意力放在未来;
4、效果是定下计划的基础,亦是所有行动的指针;
5、没有两个人的道理是完全一样的,但效果可以一样;
6、故此,坚持道理只不过是坚持一套不能放在另一个人身上的信念、价值观、规条;
7、真正推动一个人的力量,是感性;
8、只追求「道理」而忽视「效果」的人生,难以有成功和快乐的体验;
四、没有绝对真实的世界

2、外界由我们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过滤而决定其意义,故此所有的意义也是主观的;
3、因此,我们每一个人的世界亦是主观的;
4、因此没有绝对的真实,只有主观的真实,或者相对的真实;
5、每个人都用自制的地图在这个世界里生活;
6、改变地图,便会改变事情对我们的影响,和我们对事情的感受;
7、事情从来都不会给我们压力和情绪,压力和情绪是来自我们对事情的判断和反应;
五、沟通意义在于对方的回应!
1、沟通没有对与错,只有「有效」与「没效」;
2、自己说的多「对」没有意义,对方收到你想表达的讯息才是沟通的意义;
3、自己说什么不重要,对方听到什么才重要;
4、沟通的效果来自声调和身体语言,比文字更多;
5、在潜意识层面的讯息,比意识层面的多得多;
6、没有两个人对同样的讯息有完全同样的反应;
7、说话的效果由讲者控制,但是由听者决定;
8、改变说的方法,才会改变听的效果;
六、重复旧的行为,只能得到旧的结果!
1、任何新的做法,都比旧的多一分改变机会;
2、希望明天比昨天更好,必须用与昨天不同的做法;
3、世界上每样事物都在不停的改变中,不肯改变,就会面临淘汰或失败的威胁;
4、因此,只有不断的改变做法,才能与其他事物保持理想关系;
5、行动的目的是取得效果。把焦点放在取得效果,就要不断修正做法;
6、改变是所有进步的起点;
7、有些时候,必须把全部旧的想法放下,才能看到突破的可能性;
8、过分专注于问题本身,便会看不到就在周边的众多机会;
七、凡事必有三个以上解决方法
1、陷入困境的人,就是对事情只有一个做法,因此别无选择;
2、对事情有两个做法的人也会陷入困境,因为它给自己制造了左右两难、进退维谷的局面;
3、有了第三种做法的人,拥有更多的选择;
4、有方法就是有选择,有选择就是有能力;
5、不成功,只是说「用过的」方法都得不到想要的效果;
6、没有办法,只是说「已知的」方法都行不通;
7、不论什么事情,我们总有选择的权利,而且不止一个;
8、「没有办法」让事情画上句号,「总有办法」则让事情有突破的可能;
9、为何不使自己成为第一个找出方法的人;
八、谁都会选择对自己利益最佳行为
1、任何人的行为,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一些需求;
2、每一个人的行为,都是当时环境里最符合自己利益的做法;
3、因此,每个行为的背后,都必有正面的动机;
4、了解和接受其正面动机,才容易引导一个人改变他的行为;
5、动机不会错,只是行为不能达到效果;
6、接受一个人的动机,这个人便会觉得我们接受他;
7、动机往往是在潜意识层面,不容易意识地说出来;
8、任何行为在某些环境中都会有其效用;
9、因此,没有不对的行为,只有在当时环境中没有效果的行为;
九、每人都具备成功快乐的资源
1、每一个人都有过成功快乐的经验;
2、现在,已有大量运用大脑能力的技巧发展出来,提升大脑效率;
3、每一个人都可以凭改变思想,去改变情绪和行为改变人生;
4、所有事情或经验里面,正负面意义同时存在。是我们的绊脚石或踏脚石,取舍全由个人决定;
5、成功快乐的人,所拥有的思想能力行为,都是经过一个过程而培养出来的;
6、有能力给自己制造困扰的人,也有能力替自己消除困扰;
7、情绪压力困扰都不是源自外界的人事物,而是由自己脑里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产生出来的;
8、不相信自己能得到成功快乐,就无法得到;
十、系统里最灵活部分,最能影响大局
1、灵活便是有选择,便是有能力,灵活便是最有能力;
2、灵活来自减少行使自己的一套信念、价值观和规条,而多凭观察、运用环境所提供的其他条件;
3、灵活就是适应,就是接受;
4、灵活是有效果的重要因素;
5、灵活也是自信的表现,自信越不足,态度就会越强硬;
6、容许不同意见的可能性,便是灵活;
7、在一个群体中,固执使人们紧张,灵活使人们放松;
8、灵活不代表放弃立场,而是容许自己找出三赢的可能;
9、在沟通中,明白不代表接受,接受不代表投降;
10、水流是灵活最好的老师;
11、灵活是主动改变,而固执则是在被逼才做出改变;
十一、没有失败,只有成长的反馈
1、「失败」只是指出过去的做法得不到期望的效果,是给我们需要改变的讯号;
2、「失败」只是在事情画上句号时才能用上;
3、「失败」是把焦点放在过去的事情上,「怎样改变做法」是把焦点放在未来;
4、失败是过去的经验,经验是让我们提升的踏脚石;
5、每次失败都只不过是学习过程的一步;
6、把每次的挫败带来的教训掌握了,每次便都变成了学习;
7、自信不足的人潜意识总是在找「不用干下去」或者「我就是不成」的借口,「失败」二字便很容易冒出来;
8、不愿意接受「失败」的可能,便没有机会享受「成功」;
十二、动机情绪没错,只是行为没效果
1、动机在潜意识里总是正面的,不会伤害自己,只是误会的认为某行为可以满足某些需要,又不知有其他做法;
2、情绪总是给我们一份推动力,情绪是让我们在事情中学习,学到了情绪便会消失,没学到同样的情绪还会再来;
3、我们可以接受一个人的动机和情绪,同时不接受它的行为;
4、接受动机和情绪便是接受那个人,那个人也会感觉出你对他的接受,因而更肯让你去引导他做出改变;
5、任何一次行为不等于一个人;
6、行为不能接受,是因为没有效果。找出更好的做法,把这当作两人的共同目标,便能使两人有更好的沟通和关系;
7、找出更好的做法的方法之一,是追查动机背后的价值观。
点击数: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