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

快乐的一年和痛苦的一年

从前有两兄弟,一个叫做寻快乐,一个叫做寻痛苦。
春天来了,寻快乐说:万物复苏,绿意盎然,真快乐!寻痛苦说:天天下雨,又潮又冷,好想念干燥晴朗的季节啊,真痛苦!
夏天来了,寻快乐说:晴空万里,自由自在,真快乐!寻痛苦说:烈日炎炎,又热又闷,好想念清爽凉快的季节啊,真痛苦!
秋天来了,寻快乐说:秋高气爽,落叶飘飘,真快乐!寻痛苦说:早寒午热,又干又燥,好想念温柔湿润的季节啊,真痛苦!
冬天来了,寻快乐说:银装素裹,堆雪溜冰,真快乐!寻痛苦说:冻手冻脚,天寒地冷,好想念艳阳高照的季节啊,真痛苦!
就这样一年过去了,寻快乐过了快乐的一年,寻痛苦过了痛苦的一年。

 

同样的一年,为何有截然不同的两种感受呢?

寻找快乐的人,会去欣赏当下享受当下,关注和喜欢拥有的东西,已有的就是最好的,失去的都是不属于自己的,于是常常觉得满足而快乐。
寻找痛苦的人,对拥有的视而不见,总是关注和渴望没有的东西,得到的都是不值得珍惜的,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万事都是缺憾和痛苦。

 

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王阳明有一首诗:“饥来吃饭倦来眠,唯此修行玄又玄。说与世人浑不信,偏向身外觅神仙。”
风流才子唐伯虎也有一首诗:“不炼金丹不坐禅,饥来吃饭倦来眠。生涯画笔兼诗笔,踪迹花边与柳边。镜里形骸春共老,灯前夫妇月同圆。万场快乐千场醉,世上闲人地上仙。”
另一位明代文人王象珅也有一首小诗:“问予何事容颜好,曾受高人秘法传。打叠身心无一事,饥来吃饭倦来眠。”

王阳明也好,唐伯虎也罢,“饥来吃饭倦来眠”不是他们的发明,而是来源于佛教禅宗故事。最早见于北宗禅师、普寂的弟子、神秀的徒孙懒瓒和尚的《乐道歌》,其歌就有“ 饥来即吃饭,睡来即卧眠”。
《五灯会元》南岳下二世,马祖一法嗣,大珠慧海禅师完整的说了这个典故,用大白话解释就是:
有源律师问禅师:“和尚修道,还用功吗?”
禅师答:“当然用功啦。”
有源问:“如何用功?”
禅师答:“饥来吃饭,困来即眠。”
“人人都是如此,岂不是与大师一样用功?”
“不同。”
“怎么不同呢?”
“他们吃饭时百般挑拣;睡觉时千般计较。因此,他们与我的用功不同。”
有源默然。

《古尊宿语录》卷四也有记载临济义玄语录:“道流、佛法无用功处,只是平常无事,屙屎送尿,著衣吃饭,困来即卧,愚人笑我,智乃知焉。古人云:向外作功夫,总是痴顽汉。”
饥餐倦眠,虽是日用平常之事,却不见得做起来能无心自然。只缘世人的心事太重,牵挂太多,吃饭时不能专心吃饭,睡觉时不能安心睡觉,百种思虑,千般算计,真可谓“寝食不安”。

 

世事永远都有缺憾,也永远都有收获。丢一枚硬币,要么得到正面,要么得到反面。如果掷出正面就遗憾失去了反面,掷出反面又痛苦没得到正面,非要同时掷出正面和反面才满足,这样就永远没有开心的那天。
所以我们修心养性,就是要避免自己春天想着秋天好,冬天念着夏天暖,放着眼前的风景不欣赏,总是想着还没有什么,这样处处都是遗憾,时时都是痛苦,给金山银山也是无用:有了金山银山,又想着青山绿水不是吗?

 

有饭吃就开心吃饭,有觉睡就开心睡觉,天晴的时候就看看云,下雨的时候就听听雨,实在孤单无聊,挖个鼻屎捏着玩也很有趣味啊。这就是幸福,这就是修禅。

 

点击数:31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