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归批,批完之后别人也改不了,我们总不能批判一顿就完事了吧?
问题既然存在,我们怎么解决呢?
我们需要自己或者教人对这些问题进行分解。
怎么分解呢?
有一个人人都知道,但总是不记得运用的工具:
5W2H
拆解第一式:Why,为什么。
1、一个问出来的问题往往有一大堆前提假设,如果假设是错误的,那么问题也是错误的。如果忽略了假设直接回答,就是在回答一个错误的问题,得到的答案也是无效的,反过头来说你无能。由此引出答题的一个重要原则:先问是不是,再答为什么。
2、引起一个问题的原因往往有很多种可能,只有找准病灶,才能对症下药。
追问为什么,就是为了挖出问题的前提假设,挖出问题的可能原因。
这种问题就可以用多个“为什么”进行分解:
“为什么你觉得员工的执行力差?表现在什么地方?”
通过回答,可能就发现根本不是执行力的问题,而是指令不清晰。
“为什么员工不执行?是不愿意做,还是不会做?”
通过分析,就能针对具体原因进行解答,不愿意做,和不会做,和做得差,回答的方向差很远。
“为什么员工不愿意做?是钱太少?还是内心反感?”
“为什么员工不会做?是没有人教,还是对任务的理解错误?”
通过分析,就能一步步挖到最主要的原因。
很多情况下只要这样追问下去,大部分问题就不解自答了。
拆解第二式:What,是什么。
很多问题难以回答,是因为问题中提到的概念是模糊不清的。通过追问是什么,就能澄清歧义,对问题做出准确的界定。
这里面涉及两个很模糊的概念:企业文化和落地。
我们可以这么拆解:
“你指的企业文化是什么?贵公司的企业文化是什么?”
“你指的落地是什么?怎样才算落地?”
很多问题这样一界定,就会发现一开始对问题的考虑不充分,对事情的期待不合理,对问题的假设是错误的,从而纠正不合理的思想,使得问题可以得到实际解决。
拆解第三式:Who,分对象。
把问题明确区分不同对象,可以让问题更有针对性。
就可以这么分解:
“我们的客户是谁?分为哪些类型?”
再根据不同类型的需求,特点,就可以给出比较有用的答案。
拆解第四式:Where,分场景。
有些问题需要按照场景、地域、工作性质进行分解。
我们可以这样拆分:
“你们的销售场景是怎样的?电话销售还是店面销售?”
“你们的销售团队模式是怎样的?是直销还是代理?”
这样就能避免泛泛而谈,让提问者收获最实际的答案。
拆解第五式:When,分阶段。
有些问题可以根据不同的阶段进行拆分。
但是这种分解方法需要对问题领域有比较系统的理论研究,才能进行合适的拆分,比如市场营销、产品周期、企业发展等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必须先了解总结,才能进行分解。
我们可以这样分解:
“现在公司发展到什么阶段了?人数多少?”
“公司现在的管理水平到什么阶段?以前的培训是怎么做的?”
这样就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回答。
拆解第六式:How,怎么做的。
一些问效果,问原因,问困惑的问题,可以通过反问一句“你们是怎么做的”进行问题的细化,找到问题背后的真正原因,从而对症下药。
怎么才能开发更多订单?
都可以反问“你们现在是怎么做的?”,从而找到缺漏的部分,或者改善不足的地方。
拆解第七式:How much,投入多少。
有一些问题,不是不能解决,而是很多人忽略了一个解决问题的常识:任何结果都有代价。
通过追问投入,预算,资源,可以让人正视这个被忽略的基础。
通过上面各种工具进行拆解,发现怎么拆解都不能帮助他解决实际问题,绕来绕去,总说这也没效果,那也做不到。
最后我问一句:你打算投入多少预算解决这个问题?
他回答没有预算,就想安排几个人来解决这个问题。
我说人员的投入也是投入,你打算安排几个人来做?
他说不安排专门的人员,就让XXX几个组成一个团队,在本职工作之外来做。
我说你打算让他们投入多少时间?额外的时间投入给加班费吗?
他说没有想过,不算加班的。
我又问,那公司的高管,管理人员,要求他们投入多少时间精力?
他说,最好不要占用管理层太多时间。
各位亲,你们觉得,不花钱,不花时间,不花精力,管理者也不做改变,这个问题你们怎么解决?
总结一下:
2、What,是什么
3、Who,分对象
4、Where,分场景
5、When,分阶段
6、How,怎么做的
7、How much,投入多少
一个正确的问题比一个正确的答案珍贵百倍。
点击数: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