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全世界都在跑马拉松。一个做商演的老板跟我讲,在那些三四线城市策划一个马拉松活动,策划公司能赚个好几万甚至十几万,他后悔自己没能抓住这股风,让别人给抢先了。他问我,要怎么才能策划出下一个爆款活动?
其实不仅仅是马拉松,社会上的爆款活动多的很。一到世界杯,那些一辈子没碰过足球的也变成球迷了;每年诺贝尔颁奖时,那些从来不读小说的也会对文学奖获奖者评头论足;什么全球关灯日,爱护地球日,顺手做环保,拯救小动物之类的,管他有用也好,没用也罢,都能在朋友圈引起足够的转发。为什么这一类活动,总能够吸引大家来参加呢?
策划公众活动,最重要的是抓住公众的需求。公众的需求到底是什么?在现在看来,最大的需求就是有一个东西能够帮助自我定义,自我表达,自我定位,自我体现,说的直白一点就是希望通过这些活动给自己贴一个想要的标签,再说的直白一点就是装逼。
马拉松,读书会,慈善活动,爱护地球日,表面上看是为了健康,为了智慧,为了爱心,为了环保,但只要细细分析,只要去观察公众的日常行为,就知道所谓为了健康为了智慧为了爱心为了环保,都是扯淡的,因为他们的日常行动都是违背这些目标的。可以去看看这一类活动,都是少数参与者真正在跑,真正在做,而大部分群众都是沾沾光,过来凑热闹的。为什么喜欢参加这些活动?就是过来表个态度,给自己脸上贴个标签,让别人觉得我很关注健康,觉得我有大爱。
不能够让人装逼的活动是没有意义的活动。不能装逼,要你何用?
所以在策划公众活动的时候,表面上要拉一个幌子,而活动的本质是给参与者提供一个表达自我标榜态度的平台。帮助大家把逼装的清新脱俗,装的冠冕堂皇。
活动的所有的环节,所有的宣传,都是为了配合这一点。自拍也好,布景也好,朋友圈也好,要提供模板,提供素材,提供示范,让参与者不用动脑轻轻松松就能够装好逼。如果还能装得与众不同,装得很有创意,装的让别人羡慕,那么这个活动很容易就能做出爆款。不信你就回头想想,近几年的爆款app,基本上都是围绕这一点在做的。
策划的所有环节只要在这一点上下足了功夫,成为下一个爆款活动的几率就很大。
点击数: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