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是我现任的企业大学的校长面向核心管理层做的发言整理。】
管理者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角色定位和思维方式的转变。尤其是晋升到高层管理者之后,一定要以经营者的身份进行管理,而不是部门经理人。经营者意味着不再是执行者的身份去工作,不再只关注一个部门一个事情,而是要独立决策,全面负责,为自己的事业和平台奋斗。
一个执行者只要认真读一本书就够了,而一个经营者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但是万卷书都是从一本书开始的,我们希望我们的管理层都能从一个部门经理,往平台总监,往事业部总经理,一步步往上升,坚持往经营者的方向去进步。
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做大事
一个团队要设定远大的目标,才能有足够的格局吸引人追随。
但是目标一大很多人就觉得做不到,说我太忙了,事情再大些更忙不过来了。其实一个人忙,不是因为事情太大太多,而是因为没想清楚。
一个人生命和时间是有限的,面临一个大的复杂的事情,想一个人全干了肯定忙不过来。所以要想做大事不能靠自己一个人,而是要聚集众人,聚集千千万万人的能量,那么你的能量就大了。
这是做大事的基本思路,你想做大事,就让很多人都为你的目标来服务,否则一个人做,累死活该。
管理者最核心的思路就是从“人”到“众”。单独的人生命是有限的,做大事要集合众人的力量
二、抓人(抓组织)
做大事要聚集人,那怎么抓住人,怎么组织人呢?
首先要找到人,这个叫缘分。但更重要的能一起走下去,那是福分。
孔子说“足食,足兵,民信”是统治国家的基础,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民信,“民无信不立”。要想抓住人跟你一起走下去,最重要的是建立信任,相信跟着你能够分享成功。
民无信不立,建立信任是抓住人的核心。
三、沟通
不管在哪里,沟通能力都是最重要的技能。
沟通最关键的不是技巧,而是思维。要明白沟通不是自上而下的,而是自下而上。自上而下是“命令”,自下而上才是“沟通”。
自下而上就意味着要以接受者为主,一切沟通从接受者出发,一切目的都是让对方接受。只有接受者听进去了你的语言,理解和认同了你的表达,沟通才有意义。否则仅仅是把话说出来,而对方并没有理解或接受,这样的沟通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沟通是一种感觉而不是逻辑,是目的而不是过程。你的逻辑再清楚,说得再有道理,技巧再巧妙,对方不接受都是空话。如果对方情感上接受了,内心认同了,哪怕你胡说八道他也会誓死追随。
所以沟通一定要考虑对方的需求,一定要理解对方的思维方式,一定要用对方可以接受的语言。对牛弹琴,愚蠢的不是牛,而是那个弹琴的人。
沟通的意义在于对方的反馈,沟通从接受者开始。
四、激励
人为什么要工作?除了为钱,还为了交流,为了成就感和社会地位。工作很重要的作用是能够跟人交流交往,没有社会交际比没钱还难受。
所以如何才能激励员工?首先有一个良好的团队氛围,员工能够放心的交流,这个团队本身就是对员工的一个激励。员工在这里有良好的社交关系,他就舍不得离开这个环境。同时员工在团队中还要有认同感,有成就感。毛主席去慰问普通劳动者,对于民众来说比钱还重要,因为这是一种认同,一种地位。
我们要高情商地工作,要建立一个良好的氛围。工作中不要伤人心,不要伤人面子。为什么心脏没有癌症?因为心脏细胞是唯一不能修复和重生的细胞。所以一旦伤了人心,就不可能弥补回来了。
但有时是两难的,又要批评人又不能伤人心不能伤面子,怎么办?这就要求我们要有高超的技巧,即把事情说清楚,又不能伤人,这就是管理的挑战。
其次激励也要公平,怎么做到公平?收获跟付出是对等的,员工就觉得公平。所以每次谈绩效做分配的时候,要把每个人的付出一并呈现出来,这样的绩效结果就让大家觉得是公平的。
最后,一个领导者最重要的工作是成就他人,让自己的跟随者也有机会成为领导者,给人发展和成长的机会。所以我们在设定组织目标的时候也要考虑到每个成员个人的目标,能够成就团队中的每个人。
激励最重要的是尊重他人,成就他人。
五、管理
管理有很多定义,在这里我们这么理解管理:“管控事”和“理解人”。
为什么是管控“事”而不是通常所说的“管人”呢?因为人是讨厌被管控的,管人这个思想是注定被他人所抵触的。所以管就是要管控“事”,而不是管控“人”。事情是可以管理的,我们要管的是流程,是业绩。
人需要的不是“管”,而是“理”,这个理就是理解。
人是有人性的。一定要意识到人性是两面的,有好的一面有不好的一面,绝不是一个“好”或者“坏”就能概括的,人性是动态的,是灰度的,是多面性的,是变化的。
领导者要有智慧,要能够理解人的两面性。比如人有长处有短处,我们要看人的长处,不要看人的短处。有些人总是一眼能够看到别人的短处,以为这是聪明,开口就说别人不好的地方,这是小聪明,一定成不了大事。真正智慧的人会看人的长处,忽视别人的短处,假装看不到,或者给他资源弥补掩盖短处。长处给机会,短处给资源,这才是领导者。
管理还有一个定义就是:让组织有地位,让工作有效率,让员工有成就。这也是对人性需求的一种理解,人是需要成就感的,只有组织有地位了员工才有成就感。所以管理归根结底,都是要理解人,成就人。
管理就是“管控事,理解人”。要理解人性,用人所长,给员工成就感。
六、领导
拿一个瓶子看,瓶颈永远在上面。一个公司也一样,真正的瓶颈都在领导层,不会在员工。
一个处在领导层的人,一定要记住自己是一个领导者而不是一个管理者。管理者和领导者的区别是什么?Manager 是讲层级的,靠权力办事,是交易;Leader 是平等的,是基于使命和愿景去吸引人,是交心。这就是管理和领导的区别,一个是命令别人干事,是外在的强制力,一个是吸引别人干事,是内在的驱动力。
一个领导者首先要用明确的、有意义的愿景和目标去吸引人。所以领导者一定要抓大事,抓关键,把精力放到最主要的事情上去,不要陷入到琐事当中去,拿一堆鸡毛蒜皮的小事来掩盖和淡化了的目标,还以为这是勤奋,其实这是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一定要把自己要做什么想清楚,具体的细节不是一个领导者的工作。虽说目标和细节都重要,但要分清楚是什么身份的人来做。
领导者一定要能把复杂事情简单化。把要办的事情用最简单、最简洁的话语描述出来,让追随者能够理解你的目标。
其次领导者要有高度,懂人性。只有懂人性的领导者,才能够让他人跟你的关系从交易,到交情,到交心。只有有高度有情怀的领导者,才能够与不同的人站在同样的层面和视角进行交流,你高度不够,就永远无法接触到更高层的人才的心。
领导者还要注重心智模式的改变。所有商业模式的改变,都是源于心智模式的改变。通过学习,才能改进人的心智模式。社会不停的在发展,如果还抱着以前的经验,以前的心智模式,只能被历史抛弃。一个领导者要不停的改善自己的思维方式,改善自己的心智模式。
领导者要抓住核心,有高度,懂人性,注重心智模式的改善。
总结起来,一个经营者要以人为本,组织人,理解人,沟通和激励他人,领导他人而不是管理他人。这一切都需要靠不断学习才能做到,学习就是对原有观念的质疑和挑战。只有不断对原有知识结构的质疑、更新和调整,才能够不断进步,成为一个真正的经营者。
点击数:54